全国首例
2025年5月中盛溯源携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间充质样细胞(iMSC,NCR102注射液)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输注。
首例受试者给药后情况稳定,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iPSC来源细胞药物开发领域再获突破,为aGVHD患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本项临床试验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共同担任组长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且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徽省分中心,同时也是安徽省高峰学科和中国科大附一院的高峰学科。其非血缘脐血移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累计完成3400余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脐血移植2200余例,保持全国第一。
中科大附一院血液科朱小玉主任为本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擅长恶性血液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尤其在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朱小玉主任及其研究团队凭借深厚技术积淀,为NCR102临床试验提供专业保障,加速创新疗法转化,惠及患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也是全球最大的血液病中心。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中心在异基因、自体及半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长期无病生存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中科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姜尔烈主任是本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主导建立了髓系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体系的“中国模式”,每年进行超过5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与治疗、感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姜尔烈主任及其研究团队在干细胞治疗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为本次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首例患者成功输注
此次临床试验聚焦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血液恶性疾病非复发死亡的重要因素。
现有治疗药物的疗效通常不持久,且患者预后较差。间充质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具有特有的分化潜能、免疫调控功能和组织再生功能特性,能够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为攻克这一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首例受试者是一位51岁男性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经过全面的检查和严格的筛选评估后,确认符合入组条件,受试者于2025年5月接受NCR102干细胞静脉输注,输注过程顺利,输注前后医护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目前,受试者情况稳定,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研究者表示,首例受试者的成功入组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将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继续招募合适的受试者,并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全面评估间充质细胞治疗aGV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NCR102注射液由中盛溯源研发,是国内首款获批临床用于aGVHD治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间充质样细胞(MSC)治疗产品,也是中盛溯源继“NCR100"、“NCR101”后第3款获批临床的iPSC来源的MSC(iMSC)产品。
NCR102注射液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 生物学特性优异:iPSC来源的iMSC生物学特性更接近胎儿期MSC,具有最强的增值能力和完全的分化潜能,堪称最“年轻”的MSC。
✔ 质量稳定均一:iMSC均来源于同一株种子iPSC细胞,能够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且在质量上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均一性。
✔ 临床可及性高:作为“现货型”产品,“NCR102”可预先生产并储存,显著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临床可及性。
✔ 治疗安全有效:前期临床研究表明,“NCR102”对5例儿童和12例成人SR-aGVHD患者的总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ORR为88.2%,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76.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第6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
未来展望
NCR102注射液首例入组标志着针对GVHD领域的现货型iMSC疗法正式迈向临床转化,为患者提供创新治疗选择,具有里程碑意义。
围绕iPSC核心技术,中盛溯源布局抗炎修复、肿瘤免疫、和再生医学三大医学领域,已陆续将iPSC衍生3种功能细胞(iMSC、iNK、iDAP)的多条产品管线推动至注册临床试验阶段。除了“NCR102”外,面向帕金森病、膝骨关节炎、血液肿瘤、间质性肺病等适应症的iPSC衍生细胞产品已处于注册临床Ⅰ/Ⅱ期阶段。此外,公司近期顺利完成了2.35亿元B轮融资收官,将加速多款临床管线的开发及后续产品商业化。未来,中盛溯源将持续探索iPSC衍生细胞药物的临床价值。